認識端粒與端粒酶

中文版│简体版English

什麼是端粒?

端粒是在每條染色體兩端發現的特定 DNA-蛋白質結構,可保護基因組免受核酸降解、不必要的重組、修復和染色體間融合。因此,端粒在保存我們基因組中的信息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正常的細胞過程,每次細胞分裂都會丟失一小部分端粒 DNA。當端粒長度達到臨界極限時,細胞會經歷衰老和凋亡。因此,端粒長度可以作為決定細胞和生物體壽命的生物鐘。與特定生活方式相關的某些藥物可能會通過一般地或更具體地在端粒處引起 DNA 損傷來加速端粒縮短,因此可能會影響個人的健康和壽命。

  • 端粒是在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
  • 由相同序列的DNA不斷重複所組成,這些相同的序列在人類上是 “TTAGGG"。
  • 有3000次重複,最長可達15000個鹼基對。
什麼是端粒酶?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種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核糖核蛋白複合體,屬於反轉錄酶,與端粒的調控機理密切相關。

人類的端粒酶亞單位基因已被複製出來,分別是端粒酶RNA(hTR)、端粒酶結合蛋白(hTP1)、端粒酶活性催化單位(hTERT)。它以自身的RNA作為端粒DNA複製的模板,合成出富含脫氧單磷酸鳥苷(Deoxyguanosine Monophosphate,dGMP)的DNA序列後添加到染色體的末端並與端粒蛋白質結合,從而穩定了染色體的結構。

  • 在正常人體細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到相當嚴密的調控,只有在造血細胞、幹細胞和生殖細胞,這些必須不斷分裂複製的細胞之中,才可以偵測到具有活性的端粒酶。
  • 當細胞分化成熟後,必須負責身體中各種不同組織的需求,於是,端粒酶的活性就會漸漸的消失。
  • 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穩定、基因組完整、細胞長期的活性和潛在的繼續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 端粒酶的存在,就是把DNA複製機制的缺陷補起來,即由把端粒修復延長,可以讓端粒不會因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使得細胞分裂複製的次數增加。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