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端粒与端粒酶

中文版│简体版│English

什么是端粒?

端粒是在每条染色体两端发现的特定 DNA-蛋白质结构,可保护基因组免受核酸降解、不必要的重组、修復和染色体间融合。因此,端粒在保存我们基因组中的信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正常的细胞过程,每次细胞分裂都会丢失一小部分端粒 DNA。当端粒长度达到临界极限时,细胞会经历衰老和凋亡。因此,端粒长度可以作为决定细胞和生物体寿命的生物钟。与特定生活方式相关的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一般地或更具体地在端粒处引起 DNA 损伤来加速端粒缩短,因此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健康和寿命。

  • 端粒是在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 由相同序列的DNA不断重複所组成,这些相同的序列在人类上是 “TTAGGG"。
  • 有3000次重複,最长可达15000个硷基对。
什么是端粒酶?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複合体,属于反转录酶,与端粒的调控机理密切相关。

人类的端粒酶亚单位基因已被複製出来,分别是端粒酶RNA(hTR)、端粒酶结合蛋白(hTP1)、端粒酶活性催化单位(hTERT)。它以自身的RNA作为端粒DNA複製的模板,合成出富含脱氧单磷酸鸟苷(Deoxyguanosine Monophosphate,dGMP)的DNA序列后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并与端粒蛋白质结合,从而稳定了染色体的结构。

  • 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到相当严密的调控,只有在造血细胞、干细胞和生殖细胞,这些必须不断分裂複製的细胞之中,才可以侦测到具有活性的端粒酶。
  • 当细胞分化成熟后,必须负责身体中各种不同组织的需求,于是,端粒酶的活性就会渐渐的消失。
  • 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 端粒酶的存在,就是把DNA複製机制的缺陷补起来,即由把端粒修復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複製的次数增加。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