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得主破解端粒之谜

中文版│简体版│English

◎200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端粒酶的发现

2009年颁给三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在细胞老化的贡献─端粒(telomere),在1982年时,Elizabeth Blackburn和Jack Szostak博士,发现染色体末端具有特殊序列的端粒─其作用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及控制细胞分裂週期;Carol Greider博士在生物体内找到能合成端粒特殊序列酵素─端粒酶(telomerase)。

我们知道了正常细胞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其染色体顶端的端粒会不可逆的变短,所以端粒的长度与细胞分裂次数及细胞生命週期的长短有相对的关係,曾经有科学家将端粒比喻成计时的沙漏,细胞每複製一次沙子就漏掉一些,当沙子漏完时细胞的生命有就走到了尽头。所以当细胞的端粒较长就拥有多次分裂的机会,与其他端粒较短的细胞相比较,就属于较年轻的一群。目前学者认为人类的真实生理年龄或可经由测定细胞端粒的长度来得到答案,细胞端粒的长短可说是人类年龄的生物标誌(Biomarker)。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论文发表-端粒长短似乎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癌症发生时,侦测端粒长度大部分呈现延长;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兹海默症、巴金森氏症,针测端粒长度大部分呈现缩短。所以检测细胞端粒长度,将是我们衡量身体健康状况以拟定健康加强措施的一个正向指标。

端粒缩短的相关疾病:

  • 神经退化性疾病:阿兹海默症、巴金森氏症
  • 三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症候群与肥胖、冠心病、心脏衰竭
  • 慢性肺病:慢性阻塞性疾病、肺气肿、抽菸
  • 慢性肾病: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病变
  • 其他疾病:老化、癌症

The science of cells that never get old | Elizabeth Blackburn

Discovering Telomerase and Winning the Nobel Prize│Carol Greider

發表留言